一點一滴的愛與支持,讓孩子長成獨立與自信的個人
在浩瀚的宇宙空間裡來去;在混沌的歷史長河中徘徊,相遇,像是一場不經心的偶然,又像是冥冥之中自有著安排,不管是前者,還是後者,生命的誕生,本身就是一個奇蹟!面對奇蹟,我們怎麼可能不心生讚嘆與欣賞﹖所以,請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。
親子要保持互動與對話,讓溝通的路永遠順暢。不要忘了你們曾經是緊密相連,骨血相依十個月的生命共同體,要永遠記得「我們在一起」那種最初一起相互陪伴成長的情誼。
胎動是肚中胎兒送給媽媽愛的回禮,那告訴媽媽:「我正在健康又努力的長大,您不要擔心唷﹗我們可以見面的日子,一天一天地要靠近了﹗我努力地在為未來的見面做準備,您是不是也在用心的準備迎接我的誕生呢﹖」
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是好奇心,是想要和人產生連結的互動,是想要透過貢獻自己的心力付出幫忙證明自己是有存在的價值,這些能力透過閱讀做基本上的開發與連結,就可以把知識運用在生活上,當孩子可以靈活的運用到所學的知識時,就是現在108新課綱強調的素養教學。
親子一起動手做,會有很多的挑戰和趣味,而且也訓練了孩子手腦並用的執行力和觀察力。兩個兒子進入小學後,沒有上安親班也沒有寫參考書,卻可以一直擁有良好的學習成效與好成績,可能跟小時候常常自己動手做的訓練有關,這讓他們學會觀察、模仿、專注、執行與堅持做下去的毅力。
付出不只是金錢與物質上有形的支援,更多的是時間上的陪伴與精神上的支持,這種「我們在一起」與「我們是一家人」的感覺,一直讓我們這一家人在遇上問題時能盡量先想辦法解決問題,而不是在內鬥內耗中互相責怪,造成更多的耗損。
從聆聽、觀察,到模仿,孩子不是教一次就會,要一直教,一直修正方法,努力開啟孩子聽懂了的那個開關,直到孩子聽懂了,真的做到了。當孩子懂了他的身體他要負責,他的言行舉止他要負責,他當然會選擇守規則而不給自己找麻煩。
孩子的自律,是先從家庭教育的他律中得來,父母給孩子生活的規矩與模範,孩子造著做跟著學,一天一點的潛移默化就慢慢的內化成自律的習慣。
以上文句摘錄自我的書《優雅教養:傾聽、陪伴、愛,教你解讀孩子的心》,如果你還沒有買過這本書,現在是撿便宜的大好時機。博客來五折特價中,原價360現在特價180,歡迎大家多多選購,自用送禮兩相宜。
購書連結博客來 https://reurl.cc/M7O2WL